綠色包裝設計的原則是:減少包裝材料消耗,包裝容器的再充填使用,包裝材料的回收循環使用及包裝材料具有可降解性。但如何將其基本思想貫徹到常規的產品設計開發過程中,以便形成一個切實可行的綠色包裝設計過程的整體格局,則是綠色包裝設計得以普遍接受與應用的關鍵。規范綠色包裝產品設計過程主要有以下方法:(l)從功能上考慮綠色包裝設計,主要是為了使產品的使用目的更加合理。其基本的思想是,詳細地分析產品功能,以確定
綠色包裝設計的原則是:減少包裝材料消耗,包裝容器的再充填使用,包裝材料的回收循環使用及包裝材料具有可降解性。但如何將其基本思想貫徹到常規的產品設計開發過程中,以便形成一個切實可行的綠色包裝設計過程的整體格局,則是綠色包裝設計得以普遍接受與應用的關鍵。規范綠色包裝產品設計過程主要有以下方法:(l)從功能上考慮綠色包裝設計,主要是為了使產品的使用目的更加合理。其基本的思想是,詳細地分析產品功能,以確定
綠色包裝設計主要將以下幾方面作為出發點:(1)綠色包裝設計將致力于環境保護策略的實施,建立新的方法和工具來規范包裝產品在其循環周期內每一個階段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研制開發對人的健康、環境保護有益的包裝材料和生產工藝。(2)在設計階段要對包裝產品的要求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和技術分析,如產品在生產、使用、廢棄、回收再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健康損害范圍和程度、對污染源采取控制和消除的設計措施等;在選擇包裝設計材料
綠色包裝又稱為無公害包裝或環保包裝,是指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無害、能重復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包裝。綠色的含義一是保護環境,二是節約資源,這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其中保護環境是核心。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密切相關,因為節約資源可減少廢棄物,其實也就是從源頭上對環境進行保護。以天然植物和有關礦物質為原料研制成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無害、有利于回收利用、易于降解、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環保型包裝產品,
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以及其與世界各國在經濟、文化、貿易等各個領域的通力合作,會帶來中國消費群體的迅速成熟,帶來配套的包裝產業的發展,帶來知識產權等相應法規的完善,帶來世界各國值得借鑒的寶貴經驗,中國的包裝設計市場也將在這一變化中快速發展。但是中國同樣會面臨著挑戰,這個挑戰來自歐洲、日本、美國等優秀外資包裝設計公司的競爭壓力。因為無論是中國本土設計公司還是外資公司,其目標群體都是一致的,即為中國的消費
(1)生存環境差異。經濟與文化上的優勢使歐洲在世界經濟產業鏈中處于高端市場,可以向第三世界國家不斷地輸出具有高附加值的設計、研發產品以獲利。而中國則處于世界經濟產業鏈的低端市場,被定位在產品加工和復制階段,致使民族企業處于低迷狀態,無法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播,更無從談起設計的民族性。在這里不得不提的是,現在正處于高速發展的中國民營經濟,如中國廣東和浙江、江蘇等地區的民營企業雖然起點較低,但發展的速度極
在中國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但實行政治侵略,還實行經濟擴張,在商鋪、碼頭、車站等張貼帶有西洋風情的商品宣傳畫。隨后,帶有中國民俗特色的月份牌商品宣傳畫也隨之盛行起來。而到了現代,由于各種體制、經濟形態、消費群體的同時并存,致使中國市場成為世界各國包裝文化和包裝產品的大雜燴。在大型超市里,風格各異的包裝產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而代表中國本民族設計風格的產品卻極少且普遍缺乏個性和人性化設計,一言以蔽之
后現代主義思潮影響下的包裝設計具有以下特點:包裝的造型和視覺傳達要素體現出地域性、人性化、文化性、自然性、風格化,對現代主義批判地繼承,多元化的發展。 起源于60年代的后現代主義的包裝設計中,更多地表現出一種包裝風格上的傾向性,這體現在設計中的地域性、人性化、文化性、自然性、風格化等特點上,反對設計中表達語言的單一和冷漠。地域性是許多國家設計師非常重視的問題,它是保持一個地
60年代進入以計算機為標志的后工業時代后,為了打破現代設計國際主義風格的單調局面,從60年代的波普設計開始,設計師們一直在進行著各種反現代設計的嘗試,這一嘗試在80年代達到高潮,形成了所謂的后現代( post-modem)主義設計運動,其范圍容納了波普藝術、朋克藝術、嬉皮士藝術、歐普藝術等,影響了20世紀末的設計觀念。后現代主義豐富了設計的外形和內涵,提倡自由化、個性化、差異化、多樣化,表現民族意
20世紀中期,全世界許多國家推行了一種新的企業經營策略,這就是企業形象,也稱為CI。企業識別系統(CIS)是21世紀初期社會進入工業時代的產物。它產生于歐美市場經濟,成熟于國際化的競爭環境,尤其是二戰結束后,日本企業家的成功實踐完成了從CI到CIS的歷史進程。企業形象設計的產生是由于企業管理與市場競爭的需要,這時的包裝設計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傳統意義上孤立的一個點轉而向與企業宣傳及促銷計劃相關的
自16世紀以來,由于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特別是19世紀的歐洲產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包裝工業的發展,從而為現代包裝工業和包裝科技的產生和建立奠定了基礎。18世紀末,法國科學家發明了滅菌法包裝用以儲存食品,促使19世紀初出現了玻璃食品罐頭和馬口鐵食品罐頭,使食品包裝學得到迅速發展。進入19世紀,包裝工業開始全面發展。1800年,出現機制木箱;1814年,英國出現了第一臺長網造紙機;1818年,鍍錫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