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車市瘋狂的2009年過去了,新的一年,2010年新年鐘聲的敲響,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將如何前行?政策在變,市場在變,戰略也要變。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中國自主品牌開始嘗試著進行轉型。
政策鼓勵中國自主品牌品牌包裝發展
就在2009年即將過去之時,12月下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未來各級政府和公共機構配備、更新公務用車,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另據有關人士透露,新的《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更新管理辦法》也即將出臺。《辦法》有望借鑒相關部門近期出臺的調整規定,即將一般公務車的排氣量從2.0L降低到1.8L、價格從25萬元降低到16萬元。龐大的政府采購市場以及中國自主品牌包裝采購力度的大幅度推進,這些重大“利好”是給2010年中國自主品牌的一個“開門紅”。
通過政策鼓勵汽車消費,引導消費者淘汰老舊車型、購買節能環保產品,是政府出手加強引導節能減排工作在2009年所作的一個嘗試,這次嘗試取得了超出想象的結果。各個企業都承認,2009年銷量的高速增長與購置稅減半的政策密切相關,沒有政策對于消費的拉動,就不會有汽車企業金融危機下的盆滿缽滿。
2010年,政策作出了調整,小排量車購置稅優惠的幅度減少了一半,從5%上升到7.5%,這讓車型大多在1.6L以下的中國自主品牌企業有些許緊張。不過,購置稅優惠政策的改變,并沒有影響政府對于節能減排車型的引導力度,歲末年初,汽車以舊換新的補貼新政又出,補貼金額從最高6000元,漲到了18000元,與此同時,2010年1月18日,商務部網站上發布公告稱,購置稅優惠和以舊換新兩項政策可以同時享受,“雙重優惠”讓“利好”重新登場。
表面看來,“東邊不亮西邊亮”,政策對于中國自主品牌的支持始終沒有變。但有一點必須看到,這些“利好”的政策并非一味單純的支持中國自主品牌“賣車”,更重要的是引導其節能減排的產品戰略方向,以及進一步提升自身產品品質。
從“追求上量”到“理性增長”
經歷了2009年的爆發式增長,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似乎更快的成熟起來,變得理性、踏實了。前兩年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更多地關注“量”,今年開始“穩”下來,從歲末年初發布的2010年計劃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國自主品牌企業逐漸將精力重點投入在產品開發、技術提升等研發工作方面。長城汽車2010年將推出5款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新車,吉利的全球鷹品牌2010年會有四款新車上市,而奇瑞在2010年將有17款新車上市,這個數字對于中國自主品牌來說,的確讓人出乎意料。
除了新車型之外,在新技術的應用方面也是中國自主品牌未來的重點,研發成為重中之重。這兩年,奇瑞似乎低調下來,媒體上聽到的聲音不多。準備全力沖擊各個級別細分市場的奇瑞,是在埋頭做產品,搞研發。奇瑞副總陸建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奇瑞現在有六個研究院,分別研究不同品牌的車型。目前正在建設一個國內最大、世界上一流的試驗中心,也是國家工作實驗室,節能環保工作實驗室,占地面積達到24萬平方米。包括碰撞實驗室、發動機研究室、劑量實驗室、NIB實驗室,這其中,碰撞實驗室可以滿足世界任何標準和協會的碰撞要求,包括車對車的碰撞,任意角度兩個車碰撞都可以做。這樣的研發投入是在為奇瑞汽車的品質作保障。
機遇稍縱即逝 加快技術品質提升
對于去年中國自主品牌銷量的猛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顧翔華同樣認為這主要與國家政策的調整有關。“但是,能不能保持一直這樣增長下去,這個很難說。”顧翔華對于中國自主品牌未來的發展表示擔憂,他說,“競爭的態勢在不斷的變化:過去,合資品牌的很多車型都是1.6L以上的,現在看到政府在這方面的支持和優惠政策,于是就都開始往小排量上‘擠’。合資品牌車型原來多集中在價格比較高的區間,如今也在逐漸往低價格、低成本的方向發展。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的中國自主品牌車型不能在競爭中既保持低價格的優勢,更要品質好,就很難將這種高增長的趨勢持續下去。”
顧翔華認為,不要只看到現在形勢一片大好,機遇稍縱即逝。“像2009年這樣的大好局面,是政策給予的機會,而這種機會是很有限的,畢竟政府的優惠政策不可能無限期的延續下去。如果中國自主品牌只是想趁這個機會‘撈一把’,而不是抓緊時間提高品質,那么當合資品牌產品的成本降低下來,性價比也比較高,這時候,中國自主品牌的優勢將蕩然無存。”顧翔華說,“重要的是將品質提升,成本優勢繼續保持,這樣才能繼續快速發展下去。”
對于中國自主品牌來講,提高產品品質,加快節能環保車型的研發,這既是整個汽車行業的大勢所趨,也應該中國自主品牌未來的方向,像奇瑞這樣把握全局、戰略發展的中國自主品牌,勢必將在車市這個蛋糕中分得大塊。
銷量向左,品質向右,2010年,中國中國自主品牌何去何從?
本文地址:
http://www.grejngc.cn/fhweb/post/105.html | 分類:品牌包裝策劃信息 |
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