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主體性原則是對設計目的出發點的把握。現代設計作為人類物質文化的審美創造活動,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人,因此,設計活動自始至終都必須從主體的人出發,把人的物質與精神方面的需求放在第一要素的位置上來考慮。
“以人為本”的設計目的作為一種設計指導思想.實質上是設計家設計觀的體現。早在包豪斯創建初期就鮮明地提出了“設計的目的是人”的思想。在所謂的“包豪斯原則”的三條中,第一條就提出了“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的更高指導原則。
現代設計活動要獲得成功,使設計家的作品被消費大眾所認同,必須從主體的人出發,了解不同時期人的特點及其需要,了解人個性的獨特性與多樣性,深人地了解人性的方方面面,才能為設計的客觀性與可行性打下牢固的基礎。
美國人文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概括為五種: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即情感和歸屬感的需要)、尊重需要與自我實現的需要。并指出這些需要是分層次的,在某個層面的需要得到相對滿足之后就會產生更高一個層面新的需要。
設計主體性原則的核心是作為設計主體人的需求滿足。它要求設計家對人的需求進行分析研究,并不斷設計出新的產品或服務,以不斷滿足目標消費者的需求。由于人類的需求產品與發展是隨著時代的科技進步而不斷變化的,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會促使人們在一些需求滿足之后而會產生另一些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導致新的設計,而新的設計又滿足新的需求,周而復始從而不斷推動需求與設計的發展變化,躍人新的層面。
現代設計家應該關注與把握現實的需求信息“并對它們進行合理、科學的推斷、預測,使設計呈現出概念化的前瞻性特征,使設計活動具有預見性。盡可能少地避免主觀臆斷的盲目設計,真正實現“設計是為了人”的崇高理想與使命。
無數實踐表明:只有當設計作品真正滿足了人類需求時,不管這種需要是物質層面的,還是精神層面的,或者是二者交融的.才能被人們認同,才會在市場上具有生命力。
為了創造設計自身的價值,更好地滿足當代消費者的要求,現代設計家必須研究當代消費者需求的新趨勢。
在當代興起的消費浪潮中,隨著消費行為的社會化、消費意識的變化,人們對消費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消費出現了新的趨勢,需要設計家們認真地加以分析研究。
閱讀設計主體性原則的還閱讀了:設計藝術性原則
本文地址:
http://www.grejngc.cn/fhweb/post/420.html | 分類:其它設計信息 |
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