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一年當中的一個重要節日,每年這個時期,各大搜索引擎都會涉及全新的清明節標志,今天我們來談談百度清明節標志設計的內涵。
在說百度清明節標志前,我們先了解清明節是怎么從24節氣之一演變成一年中重要的節日以及這個節日的特色。
1、清明節由來和習俗
清明是農歷二十四節氣第五個節氣。在每年4月5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5°時開始,因此清明節總是在每年公歷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
清明節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開始有仿效,在清明節前后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經過歷史的不斷演化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郊游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個中國傳統節日,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節的后一天。掃墓活動在節前后可延續十天至半個月左右。
雖然清明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但是由于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因此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習俗。清明節的習俗是非常豐富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即寒食節。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
2、文學中的清明節
由于清明節有著寄托家人情感的特殊因素,使得清明節在文學作品中被廣泛提及。其中最為熟知的就是唐代杜牧的七律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情感與景物交融,使人有情景再現的感覺。清明節所寄托的人物情況是豐富多彩的:思念、哀愁、悲憤、凄涼,喜悅、向往、期盼、祝福等等。清明節成了情感最豐富的節日。
前面談了清明節的由來習俗和在文學中的表現,清明節作為重要的文化符號,在標志設計方面是如何表現的呢?從習俗和文學作品中入手,是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下面我們看看百度具體是怎么做的。
1、2006年百度清明節標志:

2006年百度清明節標志圖
采用佛教元素設計,眼睛代表深刻的大智慧,冷靜的觀察著人間; 花朵代表綻放的生命;手代表慈悲的力量;摩尼寶珠(藍色花托上的寶物)代表每個人生命中最值得珍貴的東西。這些象征組成對生命意義與人生哲理的呈現。這個標志總體給人清靜素雅的感覺,略帶宗教的神圣感。
2、2009—2010年百度清明節標志:

2009年百度清明節標志圖

2010年百度清明節標志圖
水墨——不禁讓人想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兩個logo的設計更加直白,看到這個標志第一眼,便可明白意思。這兩年的百度標志設計就是文學作品的情景再現,直抒胸臆,讓人浮想聯翩。
3、2011年百度清明節標志:

2011年百度清明節標志圖
這一年百度清明節標志的設計非常大膽,把中國風的青花瓷和柳枝融入其中,輕風中,柳絮隨風飄舞。青花瓷也是這幾年比較流行的元素。在對逝者的哀思與祭奠感覺中,青花瓷中的幾株柳絮隨風展揚,增加了春意的氣息,使哀思中充滿了生命的期待和向往,避免了作品的沉重感。
4、2012年百度清明節標志:

2012年百度清明節標志圖
這一年的百度清明節標志設計與往年風格不同,雖然應用了水墨畫的傳統中國首發,但是表現的感覺更清新愉快,沒有過多渲染祭祀故人的哀愁和悲傷。重點體現了清明踏青的歡樂。人物、動物、風箏都是歡樂的小臉,踩著春的腳步。
結合這幾年百度清明節標志的特點,我們能發現,這幾年的標志設計始終圍繞著傳統風格進行,沒有現代元素,突出的是傳統和古老,這是我們國家清明節所賦予的歷史內涵決定的。
本文地址:
http://www.grejngc.cn/fhweb/post/532.html | 分類:標志設計信息 |
次閱讀